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浏阳寻淮洲故里:产业融合新画卷
文章来源: 红网 作者:陈雪骅 王进文 时间: 2021-01-22 11:13:23“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”媒体采访团在寻淮洲故居采访。
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王进文 浏阳市报道
冬天的村庄,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。穿过一片竹林,一栋黄墙青瓦的平房出现在眼前。
这就是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寻淮洲的故居。
这栋有着170多年历史的房子,坐北朝南,土木结构,是浏阳地区普通合院式民居建筑。故居整体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,大小房间共计12间,其中有4间保持了原址原貌。
最年轻的军团长
寻淮洲于1912年出生在浏阳社港镇集阳山黄狮塘(今淮洲村黄狮组)。1926年,湖南农民运动如火如荼,北伐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在叶挺率领下进入浏阳,第6军第19师56团在社港休整、补充。
近水楼台,寻淮洲在这段时间接触到不少革命刊物,学习了不少革命理论,他在一次作业时挥笔写下《现在的我》,表明了自己的理想:“将来要与国家做些大事业!”这一年,小学即将毕业的寻淮洲加入了革命队伍。
社港中学退休教师、寻淮洲生平研究者王雄文介绍,寻淮洲身上有着典型的湖湘文化烙印,吃得苦,霸得蛮,善于与敌人斗争,而且“从小就有远大志向”,虽年纪尚轻,但资历非常丰富。
1927年,寻淮洲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担任团支部书记,当年9月跟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了秋收起义。1928年,寻淮洲加入中国共产党,历任班长、排长、连长、营长、团长、师长、军长。1933年10月,任红7军团军团长的寻淮洲,年仅21岁,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。
“我觉得寻淮洲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北上抗日,他年少有志,聪明、机智、沉着,遇到事情不急躁,另外就是很有担当。他的战斗生涯中有四次经过家乡,但都没有回家看看,一直以事业为重。”王雄文说。
寻淮洲故居。
“雪夜夺枪”的故事
寻淮洲英勇善战,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他“雪夜夺枪”的故事——
那是1928年1月初,秋收起义部队驻扎在遂川县城。离遂川城15公里的卢土豪家有10条枪。当时的团长张子清安排有“小参谋”之称的寻淮洲带领20人去把枪弄过来。
寻淮洲认为人去多了容易暴露,危险大,不如他一个人去,目标小。张子清同意了他的提议。当天深夜,寻淮洲冒着大雪,悄悄摸进卢的房间,用枪对准卢土豪,低声命令:“别动!我是工农革命军,要借你的10支枪用用。按我说的把枪收拢来送出村去,可保你平安。”
卢土豪见寻淮洲是个瘦小的“孩子”,三番五次耍花招,寻淮洲严厉地说:“你再不老实,我就开枪。枪一响,外面埋伏3个排的战士冲进来,到时候你人枪两空。”
卢土豪无可奈何,只得把枪送出村外。天亮时,寻淮洲踏着茫茫白雪,将10条枪交到了团部,战友们都说他“小参谋”成了“大英雄”。
1934年1月,寻淮洲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,同年7月任红7军团军团长兼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,率部转战闽、浙、皖、赣。是年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斗中,寻淮洲亲自带队夺取乌泥关制高点,不幸中弹,牺牲时年仅22岁。
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相融合
革命时期的英雄故事一直口口相传并激励着后人。寻淮洲所在的社港镇淮洲村,在推进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征途上,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勇敢拓展精神。
现在,淮洲村立足自身红色资源优势,走出了一条优化产业结构、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之路,那就是“以红带绿”,让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,共同描绘一幅“有力量、有产业、有颜值”的美丽乡村新画卷。
淮洲村“千亩荷园”成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的又一新景点。
根据村里实际状况和自身特点,淮洲村发挥“招才引智”的同心效应,鼓励乡贤人士与致富能人带头,先后成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土地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支部+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流转土地1300多亩,发动650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,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,打造了千亩荷莲基地、黄花菜基地与优质水果基地,并创建了陌上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。
2020年,淮洲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.8万元,刷新了历史。
为了壮大文旅产业,村里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,在寻淮洲故居周边打造了“乡里情·社港味”农家乐10多处,每年还举办以“莲开盛世·荷你相约”为主题的荷文化节,创新推出“十大特色养生”美食。
特色旅游品牌越来越有影响力,红色旅游与生态产业成了淮州村乡村振兴的“加速器”。